為什麼你的故事不夠深刻?




當我們在欣賞一部戲劇作品時,我們在看什麼?




緊張刺激的情節?幽默風趣的對白?賺人熱淚的悲歡離合?這些或許都有,但其實推動著我們不斷前進及關心的,是角色的成長。




先前我們談過,戲劇就是衝突(詳見:吸睛的秘密一),但光靠衝突,無法支撐一部作品。衝突只是過程,觀眾真正想參與的,是角色面對衝突、解決衝突之後,獲得的成長與心靈洗禮。



我們會想知道:「主角後來怎麼了?」,但更進一步的,我們不只想知道「主角怎麼了」,而是想知道「主角得到了什麼」。



想像一下,如果主角在經歷一卡車的衝突與冒險後,和戲劇開始時一模一樣,沒有和人談戀愛、沒有得到寶藏或成為英雄、沒有學到任何寶貴的經驗或教訓、更沒有可以與子子孫孫分享的記憶,你對這樣的故事結局,會滿意嗎?我看很難。



所以戲劇除了衝突,另一個支撐作品的重要元素,便是角色的成長,也就是所謂的「角色歷程」。



白雪公主從被後母欺負,到最後與王子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;鋼鐵人從原本沒有責任感的公子哥,到最後成了拯救世界的英雄(儘管依然吊兒朗噹);鐵達尼號裡的傑克與羅絲找到了生命中的摯愛(儘管結局不完美),角色從原本的狀態,到了結局成了另一個狀況,不只外在物質的,也包含了內在心靈的層次。



當我們在看戲劇作品時,往往會產生自我投射,角色的缺陷成了我們的缺陷,角色的成長成了我們的成長,所以我們可以從電影電視中找到感動,甚至領悟到人生的哲理。如果沒有角色歷程,故事就會缺乏感動,淪為單薄的動作大雜燴。就像許多動作片那樣,光有大場面,但看完之後什麼都沒留下。一部真正精彩的動作片不只會有驚心動魄的動作場景,往往也包含了主角生命之中的無奈、傷痛與最後的救贖,這便是角色歷程。



那我們該怎麼寫作角色歷程呢?如果結局永遠都是圓滿的Happy Ending,那我們需要煩惱的,其實便是一開始角色身上的「缺陷」,有缺陷才有機會成長,這個缺陷可能是外在的,也可能是內在的。而整部戲劇的主要軸線,便會圍繞著這個缺陷打轉,因而產生出緊張刺激的情節、幽默風趣的對白和賺人熱淚的悲歡離合。



你想講的故事是什麼,你的角色缺陷便會是什麼,他的角色歷程,自然就會變成你的故事了。在你角色成為美國隊長前,他需要是個弱雞,才會產生力量。沒有角色歷程的故事,不可能成為深刻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