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承轉合是什麼?


「起承轉合」四個字,我們從國小學作文開始就不斷的接觸,但這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?恐怕不是太多人在意。但這四個字對於編劇而言,可以說是最最基本的功夫。做好起承轉合,你的故事才會有起伏,才會有前進的動力。



有些人會用段落的方式來看待起承轉合,哪裡到哪裡是「起」,哪裡到哪裡是「承」......但比起段落的切法,小農更喜歡用「點」的方式來看得這四個字。起、承、轉、合,是四個點,像在作品當中的四個標的,幫我們替作品做好GPS定位,為了使點到點之間產生聯繫,所以有了開展的戲劇段落。


那這四個點分別在做些什麼呢?我們分別列出它們的功能:



  • 起:亮相
  • 承:衝突
  • 轉:谷底
  • 合:結局


當我們在欣賞一個戲劇作品時,都會經歷這四個過程。亮相,認識角色的個性、特色與背景;衝突,角色面臨問題,試圖解決;谷底,角色問題的終點,這個谷越低,戲劇的起伏就越大;過了谷底,故事開始走向結局。
我們舉個實際的簡單例子,《影片為Google搜尋故事 – 齊柏林:高空捕捉台灣之美》:


  





在這短短的影片中,我們看到了什麼?




首先,角色亮相:這部影片的開展,用了較長的時間介紹角色,從他的工作、他的精神、所用的工具等等,一路進到工作實境,用了1分鐘的時間讓我們對於「空中攝影師」這個職業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。



接下來,衝突發生:在1:00的時候,角色開始陳述問題,從體力到經濟上,角色所面臨的難關。我們可以發現這個難關是漸進式的,因為體力、情緒這些東西的克服都與個人努力有關,但後面的提到的龐大花費,甚至必須到了抵押房子,影響整家人生存的地步,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困境。



谷底:1:34秒,一張兒子留的字條,正中主角齊柏林最痛的地方。這無疑是一名父親最疼痛的時刻,不只是自己的不安,連家人都開始不安、懷疑。



過了谷底,故事步向結局。一個個美麗又珍貴的畫面,齊柏林最後獲得了眾人的肯定,證實自己的堅持是正確的。



從這個作品中,我們可以清楚看到,起承轉合不是一刀四段,四等分的大餅。而是四個點,可以隨著作品的特性被推移。在這部2分鐘的作品中,用了一半的時間在介紹,四分之一時間講述問題,谷底只花了約5秒就走過了,最後四分之一的時間展現他受到的肯定。所以我們看完後不會有緊張刺激的感覺,而是用一種緩慢堅實的步調,去認識了一個新鮮的職業和深愛台灣土地的人。



如果沒有中間的衝突和谷底,後面的肯定就無法浮現出感動的力道。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短短的介紹影片,起承轉合一個環節都沒漏掉。你呢?你的故事準備好這四個標的了嗎?




 --
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請贊助道場,支持小農創作更多優質文章。